广西党史网
  您现在的位置:广西党史网>> 红色故事>>
邓小平在思林山乡办学
作者:     发布时间:2020/6/10 16:53:04    来源:


    1930年春,在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思林养秀山区一带,春意盎然,红棉怒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月20日,一大早,思林县真良村陇邓屯(今田东县思林镇真良村陇邓屯)邓玉金家的屋檐下,主人正与邻居聊天,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邻居说:“喜事临门了!”邓玉金说:“可不是吗,过几天就要起新房了。”正说着,一队人马来到跟前,其中一位打趣道:“起新房子,那好呀。我们可以帮上忙!老乡贵姓?”“我叫邓玉金。”“那我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呢!”来人笑声朗朗,幽默地说。带路的梁维祯介绍道:“这是邓政委。”

    “啊,您就是邓政委!咱们进屋坐吧。”邓玉金是个党员,也是赤卫军里的一名骨干,见过世面,他热情地招呼道。

    “今天是3月20日,农历二月十三,是个晴朗的天,好日子呀!”众人说。

    就这样,邓小平、陈鼓涛、黄永达、梁维祯一行就进屋坐下来了。陈鼓涛,东兰人,曾到毛泽东担任所长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时任向都县委书记兼思林县委书记,也是在原思林县委书记陈金平离任到红七军就职后刚兼任这一工作的。黄永达,思林县达隆屯人,时任中共右江特委委员、县赤卫军总指挥。梁维祯是真良村人,思林县赤卫军营长。两天前,他们连夜从右江南岸接应邓小平一行来到北岸。

    闻知邓小平到了真良,阮殿煊急匆匆地从附近村庄里赶过来。

    “政委,您到了!我们好盼望您啊!”

    “我也想念你们啊!”几个月前,邓小平与阮殿煊及陈鼓涛、黄永达等已经在平马等地见过两三次面,因此很熟。阮殿煊,思林县定象屯人,曾任中共田南道临时特委委员,时任思林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人都到齐了,邓小平立即召集思林县党政军负责人开会。在听取了陈鼓涛的县委工作、阮殿煊的政府工作、黄永达的赤卫军工作情况汇报后,心里有了谱。他觉得,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几个月以来,各方面工作还是可以的。但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培养培训大批的干部。在前两个月中央军委在香港召开的讨论会上,他和与会负责同志就提出了准备训练党的干部、加紧党的教育工作、要办训练班来训练党的工作干部等一系列问题。 回到右江后,确实需要马上举办党政干部培训班,培训党的骨干力量,以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与会同志非常赞同邓小平的意见,决定马上举办一期为期两周的党政干部训练班。

    党政干部训练班选在离陇邓屯不远的该村岑律屯陆显仁家。该屯是个小自然屯,不足十户人家。陆显仁家位于屯的上方,屋后就是一座峻峭的山峰,风景优美,地形险要。这里离右江约15里路,山绕路转,易守难攻。陆显仁也是个党员,屯里的村民都是我们党的基本群众。在这里开办培训班的确很安全,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开办培训班的通知很快下达,学员当天或连夜就赶到了。次日上午即举行培训班开学仪式,陈鼓涛做了开场白并介绍邓小平政委和前来受训的30多位学员,他们是思林县委委员、思林县苏维埃政府成员、赤卫军连以上干部和右江赤卫军兵工厂负责人,还有附近恩隆、奉议、果德等县的有关负责人。大多数是壮族人,也有少量是汉族干部。

    在开班仪式上,邓小平政委讲了话。根据地的骨干们望着在讲台上坐着的年轻的军政委,心情激动。是啊,革命根据地开创者与我们壮汉干部群众是心连心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此时的邓小平,心里也并不平静。他刚从党中央驻地上海返回,来不及掩埋因难产而去世的妻子,踏上左江革命根据地后又遇上了不少的问题,离开了龙州后又不知红八军目前的情况。前不久,他随红八军一纵队进攻靖西叛军,久攻不下。因急着找红七军军部部署新的任务,适逢陈鼓涛到靖西接应,就急着赶到这里。一路上他经靖西、向都到思林,住在向都巴麻黄绍谦家,夜宿思林东吞屯,召开干部群众会议,但是,由于时间紧,来不及办班。现在适逢有一定的充裕时间,可以举办一期干部培训班。有了干部,就能把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推向新的高潮。想到这里邓小平精神一振,提高了声音,向大家表示问候。

    接着,邓小平说明这次办班的宗旨和任务:一是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二是学习毛泽东同志军事原则;三是学习土地政策,开展土地革命;四是根据地的建设。

    培训班有教师,有教室,有黑板,有课程安排,基本能按教学计划进行。培训班由邓小平主讲,课程主要是《中国革命》《土地革命》等,邓小平从党中央带回的文件材料成为培训班的主要教材。他多次到培训班进行讲课。从驻地到培训班教室有二三里地,邓小平几乎每天都徒步到那里,参加培训班讲课或学员讨论。

    邓小平讲课很认真,讲得很生动,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学员们学得很认真,学习的劲头很足。这是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后第一次开办的党政干部培训班,意义非同凡响。

    在课上,邓小平讲道:“我们党政干部和赤卫队员,都要学习共产党的理论。不学习共产党的理论,就没有共产党的责任感。”在讲课过程中,他认真分析中国革命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形势情况,表彰在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思林赤卫军,阐述了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重要性。他说道,山下的思林县城被敌人占领只是暂时的,相信过不久,红军就可以把它收复。他的话语,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在培训班上,邓小平提出了一些思考题,让大家进行讨论。在教学活动中,还召开了讨论会。讨论中,大家发言很活跃,培训班教学不拘一格,较有水平的同志还被请上台讲课,如陈鼓涛、阮殿煊、黄永达、李锋等理论水平较高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是既当学员又当教员。

    经过十多天的培训,学员们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后来在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思林县的各项工作做得比较好,这和邓小平的教诲及这期培训班所奠定的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土地革命,思林县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展开,如共耕、分耕、平分等,即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方法,这都是很有创见的。如阮殿煊家乡的定象共耕社,就搞得有声有色,并带动附近村电工作的开展,这都有赖于邓小平正确的指导。

    讨论会是培训班的一个创举。这是党政干部培训班中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讨论、解答、答疑、小结,为了加强讨论会的宣传力度,培训班还设有问答箱,开辟了测试、问答等栏目,学员可以直接和邓小平以及其他教员对话交流。这样的做法,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培养了学员的综合能力。讨论会非常适合成年人的教育特点,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话说回来,邓小平等人一开始住在邓玉金家里,住了几天,后来因为该家拆旧房建新房,又住到邻居邓昌利家。邓昌利和邓玉金是叔侄,都是党员、赤卫队员,也算是个文化人。邓小平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很多情况。

    在举办培训班近半个月的过程中,邓小平还带领学员们到驻地附近劳动、查看地形、调查研究;他还深入附近村屯与群众促膝谈心;到赤卫军营地里与战士们见面,在训练集会上讲话,教育战士克服困难,坚定信念;率领红军、赤卫军指战员夜袭盘踞在思林县城的敌军。

    4月1日,干部培训班结业。吃过午饭,培训班学员、赤卫军指战员和群众集合在陇邓屯村头的红棉树下欢送邓小平前往东兰。邓小平望着这些朝夕相处的壮族干部、战士、群众,激动地挥手大声说:“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果然,两个月后,邓小平率红七军主力,一路挥戈东下,收复了右江沿岸县城。之后,他又多次来到思林检查指导工作,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那是后话。

    邓小平在思林开办党政干部培训班,是他随后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和革命征途中进行干部教育工作的开始。同年4、5月,他又在东兰武篆举办了党政干部培训班;7、8月,又在恩隆平马举办了两期党政干部培训班。正是他开展了一系列的干部教育,培训了大批干部,推动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邓小平在思林举办党政干部培训班的事迹,已载入史册。许多老同志和党史研究者也多次提及这一干部教育的事例。1931年4月,邓小平在上海向中央所写的《七军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在一乡村(赤的)住了半个月之久”,所简述的就是在思林县真良村办学这段历程,可见他对这里印象极深。这是邓小平注重干部教育的一个缩影,也可以这样说,它开创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干部教育的先河。

责编:宣传教育处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工信委备案:桂ICP备13002049号-1 广西网警备案:450103020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