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网
  您现在的位置:广西党史网>> 帮扶快报>>
梧州市龙圩区调村村脱贫路上的引路人——调村村第一书记姬延钊
作者:盘丙英 张世康    发布时间:2019/8/6 18:10:3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网站


    2018年3月,从自治区、梧州市及龙圩区各级机关单位选派了26名机关干部到龙圩区26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来自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科员姬延钊就是其中一员。

    从“自治区领导”到“村里人”
    憨厚的脸庞,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姬延钊书记,一开始并不受待见。就连村干部都认为他是“自治区来的领导”“待两天就走的”。出乎村民意料的是,这个自治区来的年轻人居然真的住在了村里。
    姬延钊所驻的村是龙圩区广平镇调村村,全村1236户5023人,其中贫困人口251户1111人,是贫困人口较多的村。为了尽快摸清村情民情,迅速进入驻村工作状态,姬延钊与工作队员们一起,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252户贫困户。走访过程中,他们耐心询问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认真记录在册。通过召开会议,听取村干及群众意见建议,“一户一策”制定脱贫计划。
    调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梁兴说:“姬延钊第一书记到我们村以来,积极指导协助我们村“两委”开展工作。为了尽快掌握村里的情况,姬书记和我们平均每个星期走访30多户贫困户。”正是在驻村调研过程中,姬延钊和村民们渐渐地熟络起来,姬书记逐渐成为了最受村民欢迎的“村里人”。
    深挖调村红色资源,为调村“美颜”
    调村是一个拥有丰富红色文化的村落,大革命时期,由广平镇桄榔、调村和诰村三个自然村农民联合发起的桄调诰农民运动协会就设立于此,且旧址保存较为完整。身为党史研究室干部,姬延钊意识到,这些遗址遗迹都是调村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要尽可能保护好、发挥好它们的作用,为调村百姓谋福利。姬延钊马不停蹄开始收集整理调村红色历史资料、文献,积极向驻村工作队、龙圩区及后盾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汇报,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上级决定整合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深入挖掘调村红色资源,制定红色旅游规划,完善旅游项目设施,打造调村红色教育基地。目前调村红色旅游已经完成桄调诰农会旧址修缮、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陈列馆布展、旅游区生态停车场、凉亭、戏台、上山步道、旅游厕所等项目建设,2019年底,调村红色旅游项目拟申报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项目。
    姬延钊结合自身工作优势,积极参与“大革命时期梧州农民运动陈列馆”布展、资料搜集、整理、设计等工作。2019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之际,“大革命时期梧州农民运动陈列馆”“中共梧州地委长行支部旧址”“长行桄调诰农民协会旧址”在调村正式揭牌。从陈列馆揭牌至今半个多月的时间,累计共接待前来参观考察的有关单位干部及各地游客约1000多人次。
    调村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也带动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一批乡村建设、扶贫道路、兴修水利等惠民项目顺利实施;新建了光廊篮球场,新装修了村委办公楼及村级亮化工程等,调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调村村第一书记姬延钊(右)察看黄皮果树生长情况

    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钱袋子”
    驻村以来,姬延钊发现调村村产业发展基础极为薄弱,缺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制约了调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及村民群众增收。为此,姬延钊积极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并综合考虑调村气候、土壤、市场等因素,最终确定,在调村发展百香果和黄皮果种植的思路。以调村村民合作社带头示范种植了10.5亩百香果和20亩黄皮果“示范果园”,以实际行动和效益带动村民发展百香果、黄皮果种植致富。
    同时积极争取到后盾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帮扶支持,先后共下拨13.5万元用于发展百香果、黄皮果产业,姬延钊还积极与梧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联系,定期邀请科技特派员到村查看果树生长情况,为果树生长提供相关技术支持。2018年百香果第一年挂果,市场销售价格3.5至10元每斤不等,共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约8000元。2019年新种的一批黄皮果果苗已挂果,预计2020年,20亩黄皮果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0000元。
    工作中,姬延钊注重结合龙圩区大力发展稻螺综合生态种养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鼓励调村村光廊组邓子贵、韦达东、韦达西等经济能人发展稻螺综合种养。指导成立了龙圩区福邦种养专业合作社;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调村进行水质监测、螺场选址、水田整理、螺种稻种选择、种养技术支持等,目前已建成福邦稻螺养殖基地128亩,覆盖贫困户21户,为村民脱贫致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梧州市龙圩区福邦农民合作社社长邓子贵指着他的稻螺基地说:“以前这里全是荒地,在第一书记和村委的帮助下,我们把这一片荒地成功租下来了,打造成了稻螺养殖基地,目前产业正稳步发展中。”
    目前,姬延钊书记正在积极协调争取修建光廊桥及进冲道路硬化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为调村发展稻螺产业架起“绿色通道”。
    调村马蹄组温氏养殖户马东朋高兴地说:“这个路是去年姬书记帮我们修建起来的,原来是泥路,在去年8月份搞好了,这条路让我们出货和出行方便很多。”原来,调村村马蹄组贫困户马东明、马业坤等4兄妹发展温氏养鸡产业,效益不错,但养鸡场在一个山冲内,距离通村公路有2公里,进冲只能通过一条泥巴路,严重阻碍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姬延钊驻村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广平镇、龙圩区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资金,帮助加强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修建硬化了进冲800米的水泥路,并完善了水、电等设施。
    从自治区区直部门机关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姬延钊书记做到了正直扑下身子,扎根群众,做村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和贴心人。近年来,在驻村第一书记姬延钊及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的引领带动,及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帮助下,调村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目前,全村已脱贫208户968人,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6.05万元,贫困发生率降低至2.65%。

 

责编:宣传教育处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工信委备案:桂ICP备13002049号-1 广西网警备案:450103020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