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网
  您现在的位置:广西党史网>> 红色故事>>
共青团旗帜映西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7/16 15:53:16    来源:


    20世纪20年代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期,也是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期。“打倒帝国主义”成为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不平等条约”作为帝国主义的具体象征成为众矢之的。
    1922 年初,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多次派人到梧州活动,一度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梧州地方分团。1925年,上海和广州先后发生五卅惨案和沙基惨案,全国因此掀起了反帝革命浪潮,梧州青年第一时间走在了反帝运动的行列中。中共广东区委、团广州地委把握时机,于当年8月先后派共产党员龙启炎、共青团员周济到梧州,着手组建党组织和团组织。9月初,梧州在广西率先建立共青团支部,培养了一批参与革命运动的骨干力量,组织的学生运动声势更席卷西江上游、漓江两岸的各城镇。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广西的团组织是在团广东区委(包括区委建立前的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代理团广东区委的团广州地委)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是团广东组织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在广东革命的影响和团广东组织的帮助下,梧州先后建立了地方团、团梧州支部、团梧州地委,成为广西建立地方团组织最早的地方。共青团组织从梧州向全省各地发展。1926年11月和1927年3月,先后在南宁、桂林建立隶属于团广东区委的南宁地委和桂林地委。同时,在广西的一些县城也相继建立共青团支部。青年运动蓬勃发展,为广西革命谱写了新的篇章。
    一、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梧州设立分团
    1911年10月31日,梧州响应武昌起义,在广西首先宣告“独立”。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学生群众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梧州学生走在当时全广西学生的最前面,首先起来罢课和示威游行,于同年5月27日成立了梧州学生联合救国团(不久改称“学联”)。7月,在梧州成立广西全省学生联合会。梧州成了广西学生运动的中心。1921年至1922年间,孙中山三次驻节梧州,曾出席梧州群众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推动了梧州革命的发展。梧州不仅靠近大革命时期全国革命的中心广州,而且其居民大部分都是从广东迁入的,两广关系十分密切。这就为在梧州建团、建党提供了有利条件。
    1920年8月,上海首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至1922年春,正在筹建中的隶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的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即派人到梧州组织分团。到1922年3月6日前,梧州分团已经成立。梧州分团不断发展、壮大,到同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时,梧州地方分团是广东省属6个分团中唯一的省外分团,成为当时全国17个地方团之一。
    当时全国大部分的团组织都陷入组织涣散、纪律不振的状态。除了极少数的团体活动(大都限于各种纪念运动,如五一、五五等纪念)外,大部分都是个人的自由活动。当时团员的情况复杂,既有革命青年,也有无政府主义者和各种投机分子,思想混乱,入团的手续也很简单,只要填张表就算加入团组织了。广东团组织派人到梧州组织的地方团,曾开展过一些活动,如广西省立第一师范的学生陈公佩在梧州代派《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等。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后,广东时局不稳并波及梧州,梧州地方团的大部分人都脱离了团组织,加上学校放暑假,一些团员回乡或他去,梧州地方团便在无形中解散了。
    1923年春,阮啸仙在党中央的直接指导下,大刀阔斧地整顿广东团组织。5月13日组成新的团广州地委,并经团中央同意,以广州地委代理区执委职务,阮啸仙为代理粤区书记,领导广东全省团的整顿和建设工作。阮啸仙十分重视梧州地方团的重建工作,曾派人到梧州活动。1923年秋,团广东区委又派人到梧州,致力于地方团的重建工作,可惜未能如愿。
    1923年秋,梧州《南华晨报》的社长黄世宪经李济准(李济深之弟)介绍,赴广州见陈独秀、谭平山,询问有关留俄(苏)学习的手续问题。黄世宪经谭平山介绍,在广州认识广东新学生社的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之一的阮啸仙,并由阮啸仙介绍参加广东新学生社,充任梧州分社筹备员,筹建广东新学生社梧州分社。黄世宪领到一批宣传资料和共产主义文件返回梧州,搞了一些宣传活动,不久因母病及准备赴苏联学习,未能把梧州分社正式建立起来,仅做了一些基础工作。
    1924年暑期,广东省立公路工程学校毕业生周济(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新学生社社员)被派到广西武博兵工总队办事处任工程主任。在测量平南武林至博白公路线期间,周济在平南武林一带发展新学生社社员,曾建立过武林新学生社支部,接受总社的领导。容县也有过新学生社的活动。1925年2月7日,共青团广州地委决定派周济到梧州组织新学生社分社或支部,周济于同年8月到梧州,与先期到达梧州的龙启炎一起,发展了新学生社社员,并于是年9月成立新学生社梧州分社,由龙启炎、周济、钟山等组成执行委员会,龙启炎任书记。该分社先后在省立二中、广西宣传员养成所、苍梧中学、苍梧县立女师等单位建立了支部。1926年6月,根据团广东区委的决定,新学生社梧州分社停止了活动。
    1925年10月,全国学联总会特派员粟丰(中共党员)到梧州后,在中共梧州支部及团梧州支部的领导下,于11月对梧州学联进行了改组,将理事、评议分权制改为统一的权力机构——执行委员会。新当选的执行委员有杨伟庚(总务委员)、苏国忠(宣传委员、共青团员)、钟云(共青团员)、杨秋人(杨剑秋,共青团员)、易超然(易泽苍,共青团员)、潘兆奎(潘逸心,共青团员)、李素秋(女,共青团员)、钟汉廷(庭)(共青团员)、陈秉璧(女)等。1926年9月,共青团梧州地委决定进一步做梧州学联改组工作,加强对梧州学联的领导。梧州学联改组后,在梧州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了统一学生运动,促进革命运动开展,1926年7月20日在梧州召开广西学生联合总会全省代表大会,改组了广西学生联合会,杨剑秋当选为省学联执行委员会总务委员(执委分会召集人)。会址设在梧州市。广西学联总会改组后,于10月间与梧州学联出版了《广西学生日报》,由杨剑秋任总编辑,钟云任编辑。
    二、共青团梧州支部的建立
    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将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中央决定广东等省暂不组织团区委,决议撤销现行的团广东区委,成立团广州地委,代理全省团务。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和团广州地委先后派龙启炎、周济、邓世光等到梧州开展建团、建党活动。
    龙启炎,广东广宁县人,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1923年11月前已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与赖玉润(赖先声)、邓世光、郭寿华等被团广州地委任命为学生运动委员会委员;1925年4月为团广州地委宣传委员;不久,即被派回广东广宁县搞青年农运工作。在此期间,他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另一说:1925年10月在梧州转为中共党员)。龙启炎于8月到达梧州,公开的职务为《梧州民国日报》总编辑。龙启炎在梧州积极发展共青团员和新学生社社员。他首先介绍钟山加入新学生社并重新加入共青团。钟山,又名钟觉、钟导生,广东东莞县(今东莞市)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学员(在该所学习时其曾说自己是团员;有的资料说他是中共党员),1925年春自行到梧州,先后在国民党梧州市党部及梧州民国日报社工作。8月,团广州地委委派协助龙启炎工作的周济到达梧州。周济,广东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人,1924年在广州由杨善集、杨石魂介绍入团,同年于广东省立公路工程学校毕业后曾到广西搞过新学生社工作。1925年2月,团广州地委曾决定派他往南海、梧州、香山(今中山)等处组织新学生社分社或支部;同年8月,又派他任广州人力车夫工会书记,未到职。龙启炎、周济、钟山等积极开展团的活动,于1925年9月4日,建立广西的第一个共青团支部——梧州支部。干事会由龙启炎、周济、钟山三人组成。龙启炎任团支部书记,周济任组织干事,钟山任宣传干事,该团支部设在梧州民国日报社内(马王街),共有团员4人。隶属团广州地委领导;10月,改属团广东区委领导。10月16日前,团梧州支部共有团员5人,其中2人是刚加入的。
    共青团梧州支部刚建立一段时间,实际上是一个党团联合组织,以团支部的面目开展各项活动;也可以行使党支部职权,指挥党员工作。1925年10月16日前,中共广东区委派党员到梧州工作,这些党员是受团梧州支部领导的。1925年10月下旬,中共梧州支部建立后,在组织机构和组织系统上党团才分化清楚,但在工作和成员上还没有分化清楚,中共梧州支部书记仍兼团梧州支部书记,大部分党员仍兼团员,党团关系非常密切。
    三、共青团梧州地委的建立
    共青团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是在团梧州特别支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共青团梧州支部建立后,团的组织和团员不断发展壮大,1925年12月,已有团员28人,并在广西省立二中(设在梧州)再建立一团支部。按照“如不满3个支部30团员之处,得设立特别支部”的规定,即在同年12月成立共青团梧州特别支部,隶属团广东区委领导,由龙启炎担任书记。团梧州特支下属有团梧州支部和团省立二中支部,共有团员28人。在当时政治环境下,团组织以“CY”为秘密代号开展地下活动。
    梧州的团组织发展得很快。1926年1、2、3月分别有团员31人、34人、41人,并且在苍梧县立女师(设在梧州)又建立了团支部。此时,梧州已具备了组建共青团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条件。3月,中共广东区委和团广东区委曾经召开特别会议,有各种运动计划之决定,并决定委派人员到梧州组织训练班,并组织梧州地方团。团广东区委原决定派黄居仁,后又改派杨善集赴梧州。但杨善集也没有到格州,而是由当时团中央的宣传部长李求实到梧州指导工作,帮助组建团梧州地委。
    团梧州地委于1926年4月1日正式成立,辖广西全省,代号“伍充迪”“伍秋芳”,书记龙启炎,隶属团广东区委领导。中共梧州地委建立后,“党团工作混合,民校、工运、农运等党的工作,均由地委解决。负责同志多做党的工作,以致放弃了团本身的工作。学生运动则由全团负责”。“本团原有30余人,4月增加6人,5月增加9人。有支部3个。地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做民校工作,致内部教育训练工作毫无。只有《梧州民国日报》、《救国晨报》作对外宣传机构。只有经委组织。……南宁、桂林决定开始组织。”
    1926年六七月间,团广东区委派区委宣传部代理主任马英为特派员到梧州指导工作,并兼团梧州地委书记。马英是四川人,上海大学学生,中共党员,时任团广东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马英到梧州后,团梧州“地委从8月1日改组。组织上党团分化较清楚,……经委工作,已有3个青工同志。反基工作,有一反基大同盟,组织以团体为单位。本团组织,梧州市有4个支部,7月增8人,8月增12人,9月前增9人;南宁、桂林已各有1支部,但不知其情形,人数亦不知其详”。
    8月1日,团地委改组,党团工作分开,团组织全力从事青年学生运动。团地委设书记、宣传部、组织部、经委、学委、妇委、反文化侵略委,协同负责青年农民运动、儿童运动、平民教育等工作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共11人,进一步健全团地委组织。年底,马英调走,钟云接任书记职务。1927年4月17日,钟云被敌逮捕后(同年12月14日牺牲),由邓拔奇兼任团梧州地委书记。9月7日,梧州发生反革命破坏事件,梧州党团组织受到破坏,邓拔奇等转移到桂平一带活动,至此,团梧州地委停止活动。
    团梧州地委成立以来,对推动广西团组织的成立起到了积极作用。1926年春,派员到南宁活动,同年建立南宁省立一中支部。1926年6月,梧州共青团组织派团员林柏年到贵县开展建团工作,在贵县中学等处发展了一批团员后,成立了共青团贵县支部,书记覃增文。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覃增文被通缉,支部停止活动。同年夏,中共广西地委委员邓拔奇到贵县,帮助恢复团组织活动,由杨翰峤任支部书记。1928年7月,共青团贵县县委成立。1926年暑假期间,共青团梧州地委派共青团员钟志超到桂平发展团组织。广东中山大学学生李文慧(桂平城厢人,共青团员)在暑假回乡期间,也和钟志超一起开展团的工作。他们以桂平八中为重点吸收进步学生入团,并于1926年9月建立了共青团桂平县支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青团桂平支部遭到破坏,团组织领导人钟志超离开桂平回梧州,团员蔡碧珩被杀害,桂平团组织被迫停止活动。1926年8月,中共党员林培斌到容县开展农运工作。是年冬,发展容县中学学生何峤毓、梁润光等为共青团员,建立了共青团容县支部。后又在容县中学、女子师范和农运骨干中吸收了一批团员,到1927年春,容县团员已达15人。1927年6月底,当局军警包围容县中学,一批团员出走隐蔽。有的转移到容县冠堂。1928年春,容县的团员参加了平南劳五暴动。暴动失败后,有的团员牺牲,有的隐蔽,团组织停止活动。部分团员在中共容县临时委员会领导下坚持斗争到1931年春。
    1926年冬,中共党员苏国忠在平南县城、大安、丹竹等圩镇发动青年反对封建迷信,开展捣菩萨活动。在斗争中发展青年积极分子入团,建立了共青团平南县支部。到1927年春,有团员19人。同年5月29日,苏国忠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团员被迫分散转移。是年秋,团组织停止活动。1926年秋,在中共桂林县支部的领导下,共青团桂林县临时支部成立,由中共党员秦志俊任书记。11月,共青团梧州地委委派杨剑秋为特派员到桂林工作。12月,正式成立团桂林县支部,机关设在太史巷(今桂林市太平路)12号。1927年3月,桂林县已有团员40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团桂林地方执行委员会。
    团梧州地委隶属共青团广东区委和中共梧州地委领导,管辖梧州、南宁、桂林、柳州、贵县、桂平、容县等地团组织,有共青团梧州、广西省立第二中学、苍梧县女子师范学校(后改为广西省立第一女中)、贵县、桂平、柳州、容县、平南、桂林县等支部。南宁、桂林的团组织后来分别由共青团南宁地委和桂林地委领导。
    四、开展多种形式斗争
    在对敌斗争中,梧州团组织还以文艺作武器,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斗争。苍梧中学、广西省立第二中学、苍梧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广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纷纷组织了话剧社,进行街头演出活动。当时演出的剧目有《汪精卫谋计炸摄政王》《为顾正红烈士复仇》《抵制日本货》等。这种文艺宣传形式,在梧州山城是第一次出现,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驻梧州的第七军某营营长,在青年学生爱国热忱的影响下,激于爱国义愤,带头发起募捐,组织了一个话剧社,名叫“血社”,意为要用鲜血来保卫祖国。
    同时,团组织还以梧州学生联合会为阵地,办了《救国晨报》《广西学生日报》,号召各校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参加反帝救国斗争,同封建势力的旧思想、旧礼教、旧风俗习惯实行决裂。
    1926年7月,广西全省学生联合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在梧州召开,开会地点在文澜路西医院旁边的一间教堂。会议选举广西省学生联合会执委会,杨剑秋当选为省学联执委会总务委员。在省学联工作的梧州代表有宣传委员钟云,组织委员易泽苍,妇女委员李素秋、陈丽卿等人。
    省学联改组后,即组织全省青年学生进行了争取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反帝救国活动,反对宗教迷信等一系列活动。 至此,在党和团组织的领导下,广西最早的轰轰烈烈的梧州青年学生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如狂飙般席卷南宁、柳州、桂林及西江上游、漓江两岸的各城镇。
    1926年,中共梧州地委书记谭寿林指示筹建了联络站,联络站的公开名称叫苍梧书社,地址在塘基街(今大中路)。书社正式开业时间是11月7日,即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创办书社的目的,一方面是把它作为党的地下联络站,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宣传马列主义理论,满足青年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
    为掩人耳目,书社公开发行的是改良派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胡适文选》以及陶行知、章士钊等人写的有关乡村教育等内容的图书、杂志,秘密发行的有上海、北京等地运来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文选》《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等,鲁迅的《狂人日记》《而已集》《阿Q正传》,郭沫若的《落叶》等。此外,还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实业计划》等,以及《向导》《新青年》等书籍、刊物。易泽苍、陈漫远先后被委派为书社的经理,雇用的勤杂员王锦也是进步青年。书社每天上午8时开门,前来读书的青年络绎不绝,下午5时常无法按时关门。书社是党团组织活动的联络站,对青年寻求革命真理、推动青年的革命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来源:《梧州广西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

责编:宣传教育处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工信委备案:桂ICP备13002049号-1 广西网警备案:450103020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