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网
  您现在的位置:广西党史网>> 红色胜迹>>
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
作者:     发布时间:2020/4/15 15:32:57    来源:


    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㟖京村㟖索屯。
    1930年11月,红七军奉令北上,为巩固和发展右江革命根据地,红七军前委决定由韦拔群、陈洪涛、黄明春(黄松坚)回右江组建红七军二十一师,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31年1月上旬,中共右江特委和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在恩隆乙圩(原属巴马瑶族自治县,现属大化瑶族自治县)先后召开了二十一师成立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


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

    1931年3月,桂系军阀趁红七军主力北上,根据地革命力量薄弱之机,调兵遣将,大举“围剿”右江革命根据地,叫嚣要在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军队。而右江沿岸各县的地主豪绅、民团武装等反革命势力在桂系军阀的扶持下,也积极地配合桂系军队侵占了大部分区乡,白色恐怖笼罩着右江大地。为了更有效地与敌人周旋,根据红七军前委“燕洞会议”的精神,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中共右江特委和右江苏维埃政府迁至西山乡㟖京村㟖索屯办公,㟖索屯成为右江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1931年春至1932年年底,革命根据地军民在中共右江特委和红七军二十一师党委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空前艰苦、气壮山河的三次反“围剿”斗争。红七军二十一师党委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正确贯彻党的革命武装斗争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在近两年的反“围剿”斗争中,承受了国民党桂系部队两个军共7个团及5个县民团2万多兵力的反复“围剿”,牵制了大量敌人,掩护红七军主力北上,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旧址为一栋三间穿斗式木架结构瓦房(在反“围剿”斗争中,被敌人多次烧毁)。1977年,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对该址按原样进行修复,后多次进行修缮。旧址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陈列有韦拔群、陈洪涛等革命领导人的肖像及旧床铺、日常生活用品和两块纪念牌。旧址地处大石山区,自然环境优美,三级柏油路直通,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有优良的革命传统。
    1978年,旧址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编:宣传教育处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工信委备案:桂ICP备13002049号-1 广西网警备案:45010302001813